`

产品设计杂谈--微信篇

 
阅读更多

 当我们在谈微信时,我们在谈论什么。

  微信,是每一个做产品的人都绕不开的一个话题。

  这就好比,做平面设计要知道原研哉,聊动画电影必聊皮克斯、宫崎骏,看爱情动作片肯定要懂苍老师(此处有掌声)

  是的,微信就是一座高山,需要我们去不断探索,不断攀岩(幸亏不是珠穆朗玛峰,不然尼玛要累死我啊)

  接下来,我把自己把玩、解构微信的体验梳理成文,如有不妥,还望多多包涵。当然,如果你不吝惜你的文字和时间的话,更欢迎你和我一起讨论、交流,基情四射。

  前戏到此为止,让我们开始进入洞房~

  产品定位

  关于产品定位,微信官方给出答案是这样的——“微信,是一个生活方式”。

  

 

  咦,是一个生活方式?是不是感觉好有逼格,像是一个文艺青年在告诉他的恋人“我不是在写诗,我是在生活”。

  但官方的说辞从来都只是商业机构对于自己产品的意淫。产品是什么,从来就不取决于其本身给出的若干口号,而在于它的使用用户。用户是如何定义微信的,就决定了微信到底是干嘛的。张小龙自己在一次采访中也表达过类似观点,“你如何使用微信,决定了微信对你而言,它到底是什么”。

  言归正传,那么微信的定位到底是什么呢,对于绝大部分用户而言,客观地讲微信就是一款通讯聊天工具(这是偶问了不少认识的、不认识的人给出的答案)。但又好像还有很多其他的东西,比如公众号、游戏、购物、朋友圈、摇一摇等等。

  所以,微信官方给出的定位“是一个生活方式”却也足够抽象,足够包容,甚至应该说是足够准确的。

  产品架构

  前面提到了微信的产品定位,知道它主要就是一个聊天、社交工具。下面我们来看看,微信基于这样一个定位,它所衍生出来的产品架构具体是怎样的。

  

  微信底部的四个tab,分别是“微信、通讯录、发现、我”。

  其中,“微信和通讯录”都是用来解决聊天、发信息这个需求的,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,微信的主线还是聊天、通讯(是符合它本身的定位的)。之所以这么考虑一方面当然是取决于产品自身的定位,另一方面也取决于用户对于产品本身的认知。

  如果抽象一点,微信的架构应该是这样的

  

  产品的几个主要功能

  功能1、聊天

  我们来看看微信的聊天功能,都有哪些东西(这可是微信最最重要的功能了,可以说是微信的根基)

  微信6.1版本的聊天,能够发送文字、语音、图片、表情、视频,还有位置、收藏、卡券、红包等等,几乎你能想到的聊天方式都给你备齐了,最终的目的就是让用户能够自由地表达自我,畅快聊天。

  为什么微信在通讯录里不做好友分组?这个问题小伙伴们也可以去好好思考下。

  当然诸多细节,我在这里就不详述了,想必大家也都体验过了吧 ~

  功能2、社交

  很多人在比较微信和微博的时候说,微信是熟人社交、是强关系,微博是陌生人社交、是弱关系。我听到这个就呵呵了,这个“X关系”的概念对于社交产品真的很有用吗,我看未必,在我看来,这只是一群做不出好社交产品人的马后炮而已。

  而且,如果强行套用“强关系”的概念去阐述微信,你就不能解释为啥微信没有批量导入好友的功能,也不应该出现“附近的人”这种陌生人交友的功能,甚至更不该有“摇一摇”这种极其原始、充满仪式感的东西。

  我们来分析一下,微信是通过哪几个功能去强化它的社交规划的。

  “附近的人”---“摇一摇”---“漂流瓶”---“朋友圈”

  这样一条社交路线,最终让微信成就了移动互联网时代的通讯、社交霸主地位,这几个功能都居功甚伟,特别是最后的“朋友圈”,因为这个是最能产生用户粘度的一个产品功能,你在朋友圈里留下了内容,记录了你的生活,看到了朋友的状态和信息,随着信息的积累,这种迁移成本是很高的(内容也是很多UGC产品成功的根本)

  网上有很多分析“摇一摇”和“朋友圈”的文章,请大家自行脑补。

  功能3、其他功能

  不得不说,微信是一款很酷的平台产品,是移动互联网时代唯一一款有潜力“连接一切”的产品。

  比如说,微信现在已经连接的游戏、电商、自媒体、支付、企业等等,都让我们感觉到了很多的便利和惊喜。每一个东西单独拆分出来,都可以写一篇好长好长的文章,我这里就一笔略过啦,哈哈~

  微信的启示---简单

  说实话,前面罗嗦了一堆,都是为了这一段做一个精彩的铺垫。

  既然微信这么牛逼,那我们做产品设计和策划的人,能从中学习到什么东西呢,也就是微信可以给我们哪些启示呢。

  我这里就谈一点,简单。

  什么是简单,张小龙说“简单是一种审美观”。

  在我看来,能把产品做简单,是因为你在简单的背后做了很多思考、很多工作,意味着你拥有的其实是一种“化繁为简”的超能力,且这种能力不是哪个PM能随便具备的。

  那微信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做到简单的呢?

  秘诀1、做好分类

  人类其实天生就是有分类习惯的,比如我们会把衣服放在衣柜里,把裤子放在抽屉里,把鞋子放在鞋架上,把书本放在书架上。。。这些行为是如此的原始,如此的自然,可以让我们自身更好地管理我们的物品,同理,在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上,做好分类,其实就把复杂的问题简化了一大步(好的导航是有多么重要)

  那分类的依据从何而来呢?是基于产品的架构和对用户群体的认知水平做出的,不是随随便便去弄的。

  就比如,为什么微信底部的第三个按钮叫“发现”,而不叫“探索”、“冒险”,因为“发现”这个词是足够简单、足够抽象、足够好理解的一个词,是绝大部分人都能看懂的一个词。如果你换成“探索”,恐怕农民伯伯就不好理解这个按钮是啥意思了,探索啥,我不懂啊,别吓我。

  又比如,在“我”里面,关于我的东西,相册、收藏、钱包、卡包都在这里,这些东西的共性就是都和我是有关的。

  秘诀2、页面简单

  什么叫页面简单,简单来说,就是页面所呈现的信息不多,不杂,看着不头疼。

  现在没事的,可以自己同时打开微信和qq两个产品,同时比较一下个人详情页这个页面,你就很容易感知到什么叫页面简单,什么叫页面不是那么简单。

  

 

 

  暂时先写到这里

  第一次写这种类型的文章,多少有点不适应,就暂时写到这里啦~

  哈哈,对产品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加我微信私聊哦,认识认识、聊聊天也是可以的啊!

  作者微信号: ljlstc213 

 

更多精彩内容,请关注互联网分析沙龙微信:techxue  每天为您推送最新、最热干货!
分享到:
评论

相关推荐

Global site tag (gtag.js) - Google Analytics